近年来,证券投资咨询行业的监管风暴持续升级,一家成立近30年的老牌机构——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(下称“巨丰投顾”)却因频繁违规陷入舆论漩涡。2023年3月,其创始人马琳卸任执行董事及法定代表人,引发外界对这家“西北唯一持牌投顾机构”合规经营能力的质疑。这场高层变动背后,是公司自2016年以来至少13次被监管处罚的沉重代价。
一、从行业先驱到“罚单常客”:巨丰投顾的合规困境
作为1998年首批获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,巨丰投顾曾以“专业投资理念”为核心竞争力,服务覆盖超百万投资者,分支机构遍布北京、上海等五地。但自2016年起,其违规行为呈系统性爆发态势:
据不完全统计,仅2017-2024年间,巨丰投顾及分支机构收到来自北京、重庆、陕西等地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达13次,其中7次涉及暂停新增客户(最长停业期达一年),成为证券咨询行业受罚最密集的机构之一。
二、创始人卸任背后的深层逻辑
2023年3月的高层变动中,马琳虽卸任执行董事及法定代表人,但仍通过股权架构保持控制权。工商信息显示,其通过北京凯利景融科技间接持有巨丰投顾80%股份,且仍担任关联企业巨丰金控科技董事长。这场职务调整更似“切割策略”——将个人形象与公司违规风险隔离。
监管压力下的被动调整
卸任前一个月,陕西证监局刚对巨丰投顾下达处分决定:员工滕飞在直播中违规承诺收益,暴露公司合规培训、内容审核机制形同虚设。此时距离2022年重庆分公司被暂停新增客户仅半年,频繁处罚已影响机构牌照存续可能性。据《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》,两年内三次被采取监管措施的机构可能面临吊销资质。
业务模式陷入恶性循环
投诉平台数据显示,2024年针对巨丰投顾的投诉集中在“诱导交费合作炒股”“虚假宣传收益率”等套路。这与公司过度依赖营销驱动的商业模式密切相关:2022年其新媒体矩阵粉丝超百万,原创观点年产量达6000篇,但内容质量与合规性难以兼顾。当监管收紧传统电销、直播获客渠道后,公司既未建立专业投研体系,也未转型财富管理,反而陷入“违规-处罚-业绩压力-再违规”的死循环。
三、证券投顾行业的集体困境与破局之难
巨丰投顾的案例折射出证券咨询行业的共性难题。截至2024年8月,全国78家持牌机构中,19家年内收到罚单,主要违规类型与巨丰高度重合。究其根源:
1. 盈利模式单一:过度依赖会员费、软件销售,2022年巨丰“好股票APP”用户半年访问量超140万,但智能诊股等功能涉嫌变相荐股。
2. 人才结构失衡:投顾人员持证率不足,部分机构为降低成本雇佣无资质销售,导致服务与宣传严重脱节。
3. 科技赋能异化:本应用于风险监控的AI技术,反被用于伪造交割单、虚拟盈利案例,2016年曝出“男业务员伪装美女荐股”丑闻即是典型。
监管层对此已祭出重拳。2024年上海证华、森洋投资两家机构被吊销牌照,开创行业先例。但对巨丰这类“罚而不倒”的机构,单纯暂停业务难以根治痼疾。其2024年仍新增3起投诉显示,合规整改尚未触及商业模式本质。
四、重构信任:投顾机构转型路径探索
行业洗牌加速下,头部机构开始探索转型:
对巨丰投顾而言,马琳卸任或是系统性改革的起点。若不能摆脱“重营销轻投研”的路径依赖,建立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盈利模式,恐难逃被行业淘汰的命运。而这场持续八年的监管拉锯战,也为整个证券咨询行业敲响警钟:当“流量至上”遭遇“零容忍监管”,合规能力才是真正的护城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