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媒体格局加速重构的今天,一家以“看见不同”(See the Difference)为核心理念的中国国际媒体平台,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叙事革新,向世界传递着东方视角的体育故事。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国际传播旗舰,CGTN(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)凭借其独特的定位与传播策略,已成为连接中国体育精神与全球观众的重要桥梁。
一、国际传播的旗舰定位
CGTN诞生于2016年,其前身为1997年开播的央视英语国际频道(CCTV-9),经过二十余年发展,已形成覆盖6个电视频道、3个移动客户端及全球社交平台矩阵的全媒体生态。其核心使命在于打破西方媒体的话语垄断,构建“中国视角、世界表达”的新型传播范式。在体育领域,这一定位体现为三大方向:
1. 全球体育事件的深度参与
北京冬奥会期间,CGTN以“思想+艺术+技术”三位一体的叙事模式,推出《冬奥大咖谈》《冰雪星愿》等系列节目,独家专访国际奥委会委员及20国百余名运动员,将赛事报道升华为文化交流的载体。通过5G移动超高清演播室与AR虚拟场馆技术,观众得以沉浸式体验“雪如意”跳台滑雪的震撼场景,这种“高铁+5G+4K”的技术融合,开创了体育赛事报道的新范式。
2. 体育文化的跨圈层传播
针对Z世代受众,CGTN在TikTok发起“玩转冰雪”挑战赛,将运动解构为“万物皆可”的创意互动,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4200万次。其制作的实景动画《当天鹅湖遇上北京冬奥》,通过虚拟人物“娜娜”串联起中俄冰雪文化符号,实现艺术表达与体育精神的跨界融合。
3. 本土体育价值的国际化阐释
从报道阿木爷爷的传统木工技艺到李子柒的田园生活,CGTN善于挖掘体育背后的文化基因。其推出的《冰雪中国》系列走进长白山与宁夏沙湖,将滑雪运动与地域民俗结合,展现“冰雪经济”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。这种“体育+文化+经济”的复合叙事,让国际社会透过赛事看见更立体的中国。
二、创新驱动的传播特色
CGTN的差异化竞争力,源自其对传播规律与技术变革的前瞻把握,具体表现为四大特色:
1. 技术赋能的沉浸式体验
• 移动优先战略:依托自主研发的CGTN App,实现新闻内容英、法、阿、俄、西五语种智能翻译,全球用户可实时观看体育赛事直播。
• 虚拟现实融合:在《环球体育》特别节目中,AR技术将“冰立方”场馆微缩呈现于演播室,配合环境音效设计,打造出“无边界”的观赛空间。
• 数据可视化应用:通过大数据分析全球观众互动热点,动态调整报道重点。例如英超焦点战中,实时呈现球员跑动热图与战术轨迹。
2. 分众传播的精准触达
针对不同区域与文化背景的受众,CGTN构建了差异化内容矩阵:
• 北美市场侧重职业体育与商业运作,《Americas Now》深度剖析NBA商业模式的全球化路径;
• 非洲地区聚焦草根足球与青训体系,《Sports Scene》追踪肯尼亚马拉松选手的成长故事;
• 欧洲受众偏好战术分析,《The Pulse》邀请德甲教练解码拜仁慕尼黑的压迫式打法。
3. 参与式内容生产模式
CGTN首创“全民共创”的体育内容生态:
• 在冬奥主题曲《Embrace》制作中,采用跨国音乐人“接力创作”模式,融合电子音乐与蒙古长调元素,MV全球播放量超1.2亿次;
• 发起“我的体育梦”短视频征集,吸引35国青少年上传冰雪运动创意视频,用户生成内容(UGC)占比达报道总量的40%。
4. 智库型报道的深度建构
突破赛事结果报道的局限,CGTN通过《决策者》专栏揭示体育产业宏观趋势:
• 分析卡塔尔世界杯场馆建设的“中国建造”供应链;
• 解读国际足联薪酬体系改革对女足发展的影响;
• 探讨电竞入奥背后的代际文化冲突。
三、挑战与未来路径
尽管CGTN已在国际体育传播中占据独特地位,但仍面临三重挑战:
1. 文化折扣现象:武术、龙舟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海外认知度不足,需探索更普世化的表达方式。如《五行刀法》教学视频通过“金木水火土”哲学符号解构动作逻辑,使外国观众理解度提升27%;
2. 话语体系差异:英超转播解说中,需平衡战术术语的准确性与叙述语态的亲近感。CGTN通过引入前国脚范志毅与英国解说员搭档,形成“中西双视角”评论模式;
3. 技术边界:虚拟偶像“熊猫小墨”主持体育节目时,需避免过度拟人化带来的认知混淆,目前通过透明化标注AI生成内容解决。
未来,CGTN或将沿着三个方向深化体育传播创新:
• 元宇宙场景拓展:构建虚拟体育场馆,用户可通过数字分身参与巨星互动;
• 区域性定制服务:开发东南亚藤球、非洲撒哈拉马拉松等垂直领域内容;
• 可持续发展叙事:追踪碳中和技术在足球场馆运营中的应用,将体育报道嵌入全球气候议题。
作为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的“国家队”,CGTN正以技术为桨、文化为帆,在跨文化交流的深水区探索前行。其实践不仅重塑着世界对中国体育的认知框架,更在全球媒体版图中标注出“东方叙事”的新坐标。当苏翊鸣用流利英语讲述单板哲学,当华为VR技术让欧洲观众“云游”冬奥村,这些瞬间共同勾勒出一个更开放、更创新、更具人文温度的体育中国形象。